誰指導了企業的革命性突破?誰讓企業實現了自我超越?
把統計學原理應用到質量管理的戴明,把計算機信息處理模型運用到企業流程再造的哈默,在理論上做了哪些有效努力?
他們的理論對于現在的中國企業,有怎樣的適用性和啟示?
戴明14點內容概括:方向、系統和文化。具有明確的方向,然后建立系統,以驅動行為,并用相應的文化保證系統更好運作。
01
戴明:質量為王
豐田汽車主席當年領取日本管理獎——“戴明獎”時,聲淚俱下:“沒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對于豐田的意義!”
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,發現了威廉.愛德華.戴明(W.EdwardDeming),并以全面質量管理之下的“日本制造”征服全球。戴明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提高管理生產率的14點。
戴明認為,通過降低設計、生產的不確定性提高產品的質量,提高生產率,用高質量、低價格占領市場,企業就可以持續發展。
并且,組織不應被以前的文化所限制,應該進行劇烈改革,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產品質量。
基于此,“戴明14點”成為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理論基礎,對ISO9000的提出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。
關于質量的具體改進,戴明提出PDCA循環(即“戴明環”):計劃(PLAN)、執行(DO)、檢測(CHECK)、行動(ACTION)。
這個循環沒有終點,周而復始。整個企業是大環,各部門是小環,大環套小環,不停旋轉,螺旋上升。
何曉群認為,雖然很多人就“戴明14點”中某一項提出異議,但戴明質量管理思想的權威性不可搖撼。
他表示,量化管理才是科學管理,但在應用中應當注意,不要僅僅以數量為準則。
“戴明14點”中第10條提出“不要為工人制定各種鼓勵性口號和目標”就極具現實意義。
現在很多企業滿眼都是問題,到處都是該做的事情,卻視而不見,高喊追求零缺陷,高喊顧客就是上帝,這種做法缺乏思考:
零缺陷永遠不能實現,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口號,也就不會為此努力;上帝是不吃不喝,虛無縹緲的,喊“顧客就是上帝”很虛偽。
何曉群進一步解釋,近些年,國企忙于改制,由于很多管理者的短期行為,在質量管理上比民營企業做得還差。
中國企業家有一個認識誤區:全面質量管理已經過時,現在進入1SO9000認證時代。這完全錯誤。
ISO9000是一個文檔程序標準,要實施它還要做細致的工作,還要靠全面質量管理具體的工具去實施。
中國這些年通過認證的公司也不少,可又有幾家是按照ISO9000文檔程序和標準去做呢?
一個好端端的全面質量管理在中國砸鍋了,ISO9000威信也不高,也到了砸鍋的邊緣。一年多前,國家認檢委就把6家認證機構的資格取消了。
據此,何曉群提出如下建議:中國企業要扎扎實實推進全面質量管理。
ISO9000是好東西,但是必須把程序標準落實。六西格瑪與此也不矛盾,做過全面質量管理后就能為六西格瑪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,企業家切忌浮躁、好高騖遠,不要熱衷于尋求什么靈丹妙藥。
這正如福特汽車公司一位工程師所言:“戴明明白,質量管理并不像擰開水龍頭那樣一蹴而就。它是一種文化,是一個公司的生活方式。”這正是人們需要牢記不忘的。
流程再造:為了飛躍性改善成本、質量、服務、速度等重大的現代企業運營基準,對工作流程進行根本性重新思考,并進行徹底改革。
邁克爾.哈默(MichaelHammer)在全球掀起一股流程再造狂飆,據稱,到1995年,有關公司再造工程的咨詢業務總額高達500億美元。
最經典的案例是IBM,它通過流程再造,實現一個通才代替多個專才,減少了90%的作業。
《再造流程》中,哈默和錢皮指出,美國經歷了目標管理、Z理論、追求卓越等,但無一例外,未能實現美國經濟競爭力的飛躍。
所以,應當在新的企業運行空間中,改造原有業務流程,適應未來生存發展。
流程再造的程序包括四點。
本機構專業辦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,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,ISO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,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,商品售后五星評價認證,企業品牌評價服務認證,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認證,培訓管理體系認證等,聯系電話18028058110張老師